潜力无限!一览干细胞治疗各种适应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22-06-26 01:00 “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随着医学技术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和探索让大家看到其在未来医学中的巨大潜力。 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并无限增殖,产生更多相同的干细胞,是细胞谱系中最早的细胞类型。干细胞在胚胎和成年生物体中都有发现,分别称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者的性质略有不同。 干细胞的分类 胚胎干细胞是胚泡内部细胞团的细胞,在植入子宫前形成,发育过程中会产生三个胚层的所有衍生物——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这些细胞可以无限制分裂再生,也可以分化成人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胎儿组织器官的发育都是从这些胚胎干细胞分裂分化来的。 成体干细胞,也称为体细胞,是维持和修复所属组织的干细胞。所在的组织器官就是他们各自管辖的领地。平时这些干细胞安静地呆着,什么也不干,处于静止状态。一旦他们的管辖领地受了伤或者生了病,这些干细胞就开始工作,分化成特定细胞,完成身体的自我修复。 鉴于胚胎干细胞的应用限制,目前采用成体干细胞应用的案例较多。干细胞具有再生、替代、修复和分化能力,为人类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创伤修复、组织再生、重大疾病、抗衰美容等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世界各国对干细胞技术非常重视。 干细胞治疗是利用干细胞来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一种先进疗法,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疾病治疗,如神经退行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骨髓再生等,获得了各界的关注。 全球上市的干细胞药物 目前全球已有18款干细胞药物上市(数据来源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间充质干细胞相关产品的数量占比最多,发展势头强劲。其适应症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心肌梗死、退行性关节炎和膝关节软骨损伤、克罗恩病并发肛瘘、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血栓闭塞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动脉疾病引起的严重肢体缺血(CLI)等疾病。
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的干细胞临床试验预示着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适应证患者受益。同时,我国也加快了干细胞研究工作。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双备案”制度,即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必须和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一起申报。 截至目前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111家,备案项目100个。具体的适应症如下:(相关阅读:干细胞备案项目增至111个,国内临床研究备案项目汇总!) 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糖尿病肾病) 卵巢早衰、宫腔粘连和薄型子宫内膜 运动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与狼疮肾炎) 神经修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等) 肝病(肝硬化、肝炎、肝衰竭) 心梗/心衰 肠炎 眼病(黄斑变性以及视网膜色素变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另外,备案的干细胞适应症还涉及到了新冠肺炎、慢性牙周炎、空鼻综合症、放射性皮肤损伤、烧伤以及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等。 干细胞在某些疑难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对其的临床转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干细胞治疗真正迈向临床广泛应用仍任重道远。我国干细胞治疗药物方面,据NMPA公示信息显示,自2018年6月重启干细胞疗法的临床注册审批工作以来,共有27款干细胞新药注册申报获得受理,16款干细胞新药获得了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干细胞新药申报项目 适应症包括膝骨关节炎、糖尿病足溃疡、缺血性脑卒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呼吸窘迫症、炎症性肠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肝衰竭和慢性牙周炎等。 干细胞科技的力量正在逐渐为人所知的案例中得以展现。目前已经有上百种疾病的临床研究采用了干细胞,并且从启动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进展中,我们可以看出干细胞在多种疾病中拥有着巨大的治疗潜力。虽然全球正在进行的干细胞研究大多处于临床早期,但随着临床试验数量的迅速且持续地增加,有望迎来成果产出的爆发期。 相信未来科学家在糖尿病、卵巢早衰、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修复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能取得突破,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内容来源:干细胞之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