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干细胞能够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并在肝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干细胞是一类可高度自我更新的细胞,它们不但能够不断迅速地完成自身分裂,还可以创造出新的干细胞以及分化能力更强的祖细胞。并且与肝移植相比,干细胞更易获得,能够在体外扩增保存,移植简便,可以自体获得以避免免疫排斥。
间充质干细胞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类干细胞。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肝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一,间充质干细胞进入人体后,通过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能够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大大减轻肝脏的纤维化;
第二,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通过细胞间接触的方式,抑制免疫细胞对肝脏细胞的攻击,阻止肝脏持续受损;
第三,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的营养物质及细胞因子,还能通过改善肝脏局部微环境,来促进肝脏的再生。
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的发展,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那么,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都可以治疗哪些肝病,都有哪些临床试验进展呢?
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 |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现状进展及案例
干细胞已成为肝硬化治疗的新选择
肝病十分常见,我国慢性肝病人数可能超过4.47亿,涉及多种疾病。其中,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病继续发展下去,都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避免肝癌发生,肝硬化治疗很关键。
肝硬化的症状
肝硬化的起病和病程一般缓渐,可能隐伏数年至十数年之久(平均3-5年)。起病时可无症状,病情可逐渐发展。肝脏在早期肿大,晚期坚硬缩小。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失代偿期有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症候群:
①全身症状: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水肿。
②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等。
③出血倾向及贫血: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
④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等。
⑤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水肿、尿少、腹腔积液、肝源性胸腔积液。
⑥门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功能。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干细胞移植可以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肝内炎症反应,从根本上修复肝硬化、提高肝功能。
干细胞移植有效改善肝硬化的四大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 MSCs) 采集的重要来源,也是较容易获得的一种采集方式,相对于其他采集方式,具有更低的抗原活性、更强的增殖能力、更高的产出率、易应用于临床治疗等优点。
目前在许多临床研究中都被报道可以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移植干细胞可能通过以下四种机制影响肝功能。
1、干细胞可在肝内向肝细胞样分化:干细胞可在肝内沿肝细胞谱系分化成全新的肝细胞,因此可替代病变肝脏中凋亡及硬化坏死的肝细胞。
2、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干细胞可以在肝内被编程定向分化。肝内免疫细胞就是肝内产生的组织特异性因子,或是由相邻细胞融合后的遗传物质组合而成,因此,干细胞可在肝内分化增殖调节免疫能力。
3、干细胞具有抗炎性与分泌机制: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也被证明具有其他的细胞因子作用,例如,抗炎作用、分泌营养因子、抗肝细胞纤维化活性,抗氧化活性、限制病变组织的凋亡、促进肝组织血管化;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损伤的肝细胞再生。
4、干细胞旁分泌机制:此外,干细胞释放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还参与了抗体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证实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调节活化肝细胞的功能,这也为干细胞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干细胞移植治疗失偿代期肝硬化成功案例
2021年,王福生院士团队在《国际肝病学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发表的研究结果(预印本)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了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肝功能及长期生存率。
其实在过去的十年中,干细胞已成为肝硬化治疗的新选择。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失代偿性肝硬化。
临床案例:在本次随机对照研究,共有219例乙肝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参加,其中对照组111人,治疗组108人。随访时间达到了75个月。
治疗组每间隔4周输注脐带干细胞,共3次。同时,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并接受随访。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的长期效果。
安全性:从长期安全性上看,脐带干细胞治疗组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和治疗相关并发症,没有比常规治疗更高的风险。
有效性
肝功能改善:研究发现,脐带干细胞治疗可以减轻肝素的氨基转移,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如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性,胆碱酯酶和总胆红素水平。
生存率改善:通过Landmark分析,在13个月至75个月的随访期间,脐带干细胞治疗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上结果显示,这一治疗方式既安全,也有效。
国内外多家医院及临床机构开展了大量干细胞干预肝脏疾病的临床试验。全球范围内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上登记的干细胞干预肝硬化项目有70项,其中在中国境内开展的有26项,而26项中又有19项临床试验使用的是间充质干细胞。
从2017年-2022年,四年间我国已通过8项干细胞移植改善肝硬化的备案项目,占比8%。这足以看出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的良好效果,已获得了我国的认可与支持。
参考资料:
肝硬化失代偿的逆转:再代偿.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27(12):915-918. 作者:何志颖 王冰琼 尤红
央广网:小心肝!我国慢性肝病患者或超4亿人 肝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Ming Shi, Yuan-Yuan Li, Ruo-Nan Xu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A Long-Term Follow-up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16 March 2021, PREPRINT (Version 1) available at Research Square doi.org/10.21203/rs.3.rs-293044/v1
Jia Xiao, at al. Global liver disease burdens and research trends: Analysis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J Hepatol. July 2019, 71(1): 212–221.
Cirrhosis: A Questioned Risk Facto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OI:https://doi.org/10.1016/j.trecan.2020.08.005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as an adjunctiv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liver cirrhosis in Chinese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Tao H, Li Y, Wang T, Zhou C. Ther Clin Risk Manag. 2018 Feb 26;14:417-440.
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炎和肝硬化我国比较常见的肝病,两者的发生率有不断升高趋势,而两者发展的最后阶段就是肝衰竭。随着肝炎和肝硬化发生率的升高,肝衰竭的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而且其死亡率也极高。我国每年死于肝衰竭的患者可达30万,病死率高达50%。
什么是肝衰竭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如病毒感染、毒性药物、代谢疾病、乙醇等)引起严重肝功能损伤,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上述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之为肝衰竭。
临床以极度乏力、食欲下降、腹胀、恶心、呕吐、神志改变等为主要症状,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高,医疗费用昂贵,总体预后较差。
不同肝衰竭有哪些症状
急性的肝衰竭会导致出现一些症状,例如精神异常、性格改变等,这些都是早期的症状,希望大家能够清楚。
50例急性肝衰竭患者资料总结:高度乏力者88%,严重食欲不振者80%,恶心呕吐者76%,腹胀者84%。发病者中40岁以下的青壮年占78%。
由于既往体健,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强,所以在疾病早期仍能坚持劳动或工作。另外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也是疾病加重和迅速恶化的原因之一。
这种病症比较急,一般在15周左右会发病,有一些是和急性肝衰竭的症状相似之外,还会出现黄疸。
由于疾病的病程延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如:腹水、腹腔感染、肝性脑病等,患者会出现腹胀、浮肿、意识障碍。诊断上也分为腹水型或脑病型。
既往有慢性肝病表现,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表现,临床症状比急性肝炎起病要重。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有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各种并发症表现。
在我国常见病因是乙肝病毒感染,其次是药物和肝毒性物质。目前肝衰竭的传统干预手段主要是药物干预、人工肝及肝移植等。但这些传统疗法甚至一些新疗法和新技术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肝移植是公认的治疗肝衰竭最为有效的方法,但供体紧缺、移植后免疫排斥及高额费用限制其广泛应用;人工肝只能暂时性替代肝脏功能。
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干细胞具有强大分化潜能、自我更新能力、免疫调节作用及靶向治疗功能,能够促进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是治疗肝衰竭比较理想的选择,具有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为广大肝衰竭患者带来了希望。
干细胞治疗肝衰竭作用机制
诸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肝衰竭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造福于广大肝衰竭患者。那么,干细胞是如何治疗肝衰竭的?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干细胞治疗肝衰竭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抑制肝细胞凋亡:大量研究表明急性肝衰竭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十分密切,肝细胞凋亡是肝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大量抗凋亡因子,如VEGF、Caspase、HGF等因子。
抑制肝纤维化:急性肝衰竭时细胞大量凋亡伴随而来的是肝内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 大量增生,肝脏纤维化形成。因此抑制肝脏纤维化可以延缓肝衰竭的进程。如前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小鼠时,VEGF和HGF分泌增加;而VEGF可通过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减轻肝脏纤维化 。
抑制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炎性因子浸润及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是肝衰竭发生中的核心环节之一。研究表明,免疫因子(如NK细胞、Kupffer细胞、DC细胞等)的活化在肝衰竭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肝样细胞多向分化: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肝样细胞,替代受损以及坏死的肝细胞,从而对肝衰竭起到治疗作用。
Lee等早期研究就已发现骨髓、脐带,羊膜、牙髓等来源干细胞可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肝相关基因,免疫荧光分析验证白蛋白的产生,证实干细胞可分化为有功能肝细胞。
Banas等的研究也发现脂肪来源的干细胞不仅可分化类肝样细胞、表达肝细胞标志物,同时还发挥着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和氨的解毒等肝细胞功能。
归巢性:目前研究者们认为,肝损伤时干细胞可归巢至损伤部位分化为类肝类细胞进而发挥肝细胞功能。
另有体外细胞迁移实验表明,经转染而高表达干细胞其迁移能力(归巢性)显著升高,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参与其中。如接受干细胞移植小鼠,在提高归巢性和损伤肝脏能力同时,其存活率升高和肝功能改善均有明显升高。
干细胞移植疗法在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年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获悉,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得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图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这是2021年国内首个默许进入临床试验的干细胞药物,也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针对肝衰竭治疗的干细胞药物。
未来,干细胞疗法将会发挥更大的临床应用空间,力争推动干细胞药物早日上市,惠及更多肝衰竭患者!造福国人健康!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临床研究进展(发展史)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hjtdsw1809@163.com),我们将会在24小时之内删除。
干细胞治疗肝病相关答疑
一、医院。由于干细胞移植的手术难度非常大,所以并不是每家医院都具备做干细胞移植手术条件。因此肝硬化患者在选择医院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专业的
医院做干预。
二、地区。不同的地区做干细胞移植的收费都不一样,比如说在北京或广州做干细胞移植,由于北京、杭州本身的物价就比较高,所以做干细胞移植的费用肯
定比其他城市高一些。但物价高的城市,医疗技术相对也要更好一些,那么做肝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以及肝硬化的实际干预效果比起一般城市也要更理想。
2022
07-20
2022
06-16
2022
06-13
2022
03-18
2022
02-15
2022
02-12
2021
12-23
2021
12-03
2021
10-28
2021
07-02
2021
04-29
2021
03-22
2021
02-19
2020
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