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医三院院长乔杰院士:干细胞,未来有无限的生命力发表时间:2022-08-01 16:42 近期,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医三院院长乔杰院士在会前接受了媒体专访,就院企研发中心成立背景、科技创新、干细胞技术前景等话题,与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 乔杰院士:北医三院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和推动创新,希望将科技转化与创新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此次成立院企联合研发中心,将通过有效整合资源,激发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携手企业共同开启创新之路。 我们在未来可以依托中心推动细胞治疗。干细胞在骨科和生殖医学等疾病应用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探索,未来可能在肿瘤、心血管、消化系统、皮肤免疫等疾病领域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所有这些新的治疗方案出台使用之前,长期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伦理、法律等相关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院企联合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 乔杰院士:对于干细胞来说,未来有无限的生命力。 但前提是做好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获取真正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对照研究,还需要严谨的设计、严格的伦理审核,在实验过程中真正找到可能在未来提升治疗有效性、安全性的方法,这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只有坚持下去才能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乔杰院士:在创新当中,关键是要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让临床医生带着临床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如何更好地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 为了落实科技强国战略重要思想,我们把创新作为引领的第一动力,具体落实到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到解决百姓看病和保障人民健康当中,保证科技创新持续的有效的落实。 乔杰院士:要实现交叉融合发展。 第一是科研人员要有内生动力。对医院来说,一线医生需要带着问题去探索和研究。 第二是需要总体策划,相关政策的导向和领导者的参与也很重要。 第三是管理体制机制。比如医院的平台建设,包括基础研究平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具体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提供一些前沿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分析等。 另外,如何在专利的申请、转化过程中联合企业,激发共同合作的热情,实现成果共享等也很重要。希望相关部门能鼓励科研人员,减轻他们的负担,增加合作的动力,推动建立产学研医融合创新体系。 乔杰,1964年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市,生殖医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1987年,乔杰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乔杰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揭示疑难不孕症发病机制,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以生殖调控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不孕症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为核心,在揭示人类配子、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规律、创建新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和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