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21-05-13 16: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在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中,15%以上为DN。 其发病机制包括:(1)氧化应激损伤; (2)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 堆积; (3)慢性炎症反应; (4)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DN组织学改变包括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玻璃样变等M1。目前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的效果欠佳,只起到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多功能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破 骨样细胞、心肌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有以下几点:(1)多能性或全能性; (2)自我更新能力; (3)高度增殖能力; (4)免疫二元性,可以抑制不同物种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对同种异体屏障具有免疫耐受性。因其具有良好的多向分化潜能和活跃的增值特性,因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临床上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治疗DN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福州总医院干细胞治疗科收治的15例经胰背动脉、双肾动脉介入及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为实验组,肾内科收治的15例单纯采用口服 缬沙坦,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 通过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血压、血糖、c肽值以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监测患者收缩压、 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以及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血清肌酐、 24h尿白蛋白定量。 一、疗效评估: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素氮、血清肌 酐、24h尿白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下降,空腹C肽、 餐后2hC肽值均较治疗前升高,见表1、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各项指标差值进行比较,在舒张压、尿素氮、血清肌酐、24h尿白蛋白定量这4个指标方面,实验组患者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见表3、4。 安全性分析:经胰背动脉、双肾动脉介入及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l例、乏力症状2例、低热(体温36.9℃)l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可完全缓解。 讨论实验结果提示:经胰背动脉、双肾动脉介入及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单纯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血糖以及改善患者肾功能。 但经胰背动脉、双肾动脉介入及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控制舒张压、尿素氮、血清肌酐和24h尿白蛋白定量方面,其疗效优于单纯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方法,尤其在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机理:鉴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胰腺内可分化为胰岛细胞,从而提升患者胰岛细胞数量及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分泌量,从而缓解DN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肾脏可分化为多种肾脏细胞,从而改善患者肾功能。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